寒山寺始建於公元502年的梁天監年間。到了二百年後的唐代,相傳唐時僧人寒山曾在該寺居住,故改名為“寒山寺”。
這座寺廟,歷經數代,屢建屢毀於火,現在的建築是清末重建的。
自從唐代詩人張繼題了《楓橋夜泊》一詩後,該寺便聞名了。
寒山寺中的主要景點有:大雄寶殿、藏經樓、鐘樓、碑文《楓橋夜泊》、楓江第一樓。
寒山寺裡比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。此殿位於藏經樓內,樓的屋脊上雕飾著《西游記》人物故事,是唐僧師徒自西天取得真經而歸的形像,主題與藏經樓的含義十分貼切。
寒山、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於殿中。
大雄寶殿
寒山寺正殿,面寬五間,進深四間,高12.5米。單檐歇山頂,飛甍崇脊,據角舒展。
露台中央設有爐台銅鼎,鼎的正面鑄著“一本正經”,背面有“百煉成鋼”字樣。
殿宇門桅上高懸“大雄寶殿”匾額,殿內庭柱上懸掛著趙樸初居士撰書的楹聯:“千余年佛土莊嚴,姑蘇城外寒山寺;百八杵人心警悟,閻浮夜半海潮音。”
高大的須彌座用漢白玉雕琢砌築,晶瑩潔白。座上安奉釋迎牟尼佛金身佛像,慈眉善目,神態安詳。
兩側靠牆供奉著明代成化年間鑄造的十八尊精鐵鎏金羅漢像,乃由佛教聖地五台山移置於此。
古鐘
鐘樓
鐘樓位於藏經樓南側,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閣,這就是以“夜半鐘聲”名聞退還的鐘樓。
大鐘苑
寒山寺的“天下第一佛鐘”為仿唐式的古銅鐘,總重量為108噸,鐘高8.588米,鐘底裙邊最大直徑5.188米,
鐘面主體銘文《大乘妙法蓮華經》共69800字,鐘面上總共有銘文70094個字。
碑文《楓橋夜泊》
正面:
背面:
“寒山寺大碑”高約16米、重約400噸。
江村橋